致敬时代楷模!致敬为法治中国而奉献的西政人!

时代楷模.jpg

西政网讯  (记者 谭玉娇)日前,中央宣传部授予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简称“渝检护‘未’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德法相伴、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典范”,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梅玫、龚珊、唐焕然、吴波、李非白、孙文静、王莉等7名同志,主要从事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工作。他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的嘱托,用法守护未成年人成长之路,用爱诠释社会温度,从法律条文中感悟法治精神,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促进提升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社会治理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中多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

这支荣获“时代楷模”称号的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渝检护“未”团队,汇聚了四位西南政法大学的优秀校友,让我们倍感荣耀和振奋!

其中,梅玫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2007级校友,龚珊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本科2002级、诉讼法学专业硕士2006级校友,李非白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本科2004级校友,王莉是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本科2006级校友。

这支团队以专业和热忱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团队的故事吧~

“我犯罪了你们来审判我,我没人管、吃不饱饭,被欺负的时候,你们又在哪里?”

21年前,法庭上一位少年的诘问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检察官的心上。从此,他们不再只是“办案的检察官”,而是成为了孩子们口中的“司法‘妈妈’”和手里挥舞着“魔法棒”的“守护神”。

21年来,从7个人到500多人,这群未检检察官既握着法律的利剑,也伸出温暖的双手。他们在法理与人情、惩罚与拯救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1、从“作案者”到“救火英雄”,司法的温度是拯救

2022年9月,重庆山火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一个骑着摩托车逆行上山运送物资的志愿者身影让未检检察官孙文静心中一阵悸动:“是小渝!”

得知小渝和年轻的伙伴们骑着摩托车一次次逆行冲向火情最猛的北碚缙云山时,孙文静红了眼眶。这个两年前曾盗窃摩托车的少年如今成了救火英雄!

2022年,16岁的小渝因盗窃摩托车可能会被判刑,孙文静心生忧虑:“一旦被法院判了,这孩子就是犯过罪的人了!”

孙文静和司法社工来到了小渝的家,经过专业评估得出“再犯风险低”的结论,帮小渝获得了附条件不起诉的机会。这对未检检察官们来说压力巨大,6个月内小渝若有再犯,就会让所有努力前功尽弃。读书会、徒步、社区志愿服务……量身定制的帮教计划逐渐生效,小渝顺利通过考察。

“路走错了可以再来,但是心变了就不能改变了。”小渝在给检察官的信中这样写道。

在这场司法公正与人间温情的双向奔赴中,他们没有放弃孩子,孩子也没有辜负他们。

孙文静永远也忘不了师傅曾留给她的那份名单。“这是我帮教过的142个孩子,一个都没再犯过。”142个名字背后是142个重生故事,法治的真正温度不仅在于判决的公正,更在于其拯救的意义、修复的可能!

2、用法治的温度让每个孩子看见光、追寻光、成为光

2018年初春,一起交通肇事案让三个孩子沦为孤儿。“法院判的百余万元赔偿款能不能真正用到三个孩子身上?”未检检察官李非白心生担忧。此时,李非白的本职工作已经结束,管还是不管?面对质疑和孩子亲属的激烈反应,她坚定地说:“保护好未成年人权益是宪法赋予的义务。”

最终,她顶住压力向法院提出“暂停发放剩余赔偿款,设立监管账户”的建议,并在重庆市设立了首个“检察院+监护人”联合管理账户,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孩子身上,此后的七年里,这份守护从未间断,李非白也早已成了姐妹三人心中的妈妈。

李非白和三姐妹的故事是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坚持21年用法律守护未成年人成长,用爱诠释社会温度的一个缩影。21年过去,这支队伍已从7人发展到500多人,“青少年维权岗”扩展到45个,吸纳了1600多名,社会志愿者和心理咨询师,带动70多家爱心企业参与普法和未保工作。他们创新探索强制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教师等发现侵害行为必须报告,成功解救了很多遭受家暴、侵害的孩子。

他们推动的文身治理,让众多文身店主动张贴“未成年人禁止文身”标识,医院开通未成年人文身清洗绿色通道。正如一位检察官所说:“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一个孩子的人生。未检工作的真谛就是让每个孩子在被珍爱和被守护中看见光、追寻光,并最终成为那道光。”

3、法理与情理的平衡点,就是“一切最有利于未成年人”

2020年,一起特殊的案件摆在了梅玫、唐焕然检察官面前。不法分子在100多个中小学生交友群传播大量不雅视频,虽然罪犯受到了应有的刑事惩罚,但团队没有就此止步,为了更严厉震慑网上不法行为,他们决定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并附带民事赔偿,但这一做法在全国尚无先例,被驳回了怎么办?质疑声不绝于耳。

团队没有退缩,经过大量论证,法院最终支持全部诉求,判令被告人公开道歉并支付2.1万元赔偿金。一案破冰,百案跟进,随后,团队又向涉案平台发出《检察关注函》,推动实现实名准入、域名巡检、一键举报三大升级,为网络污垢按下“清除键”,开创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路径。21年,他们用一次次“一切为了孩子”的努力,告诉全社会未检工作最核心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是检察官唐焕然在普法课后,孩子们用歪歪扭扭字迹写下的“法律就像一把无形的风,在暗处悄无声息地保护我们。”

是检察官龚珊用玩偶帮受侵害孩子再现受害过程时,孩子终于开口说话的那个瞬间。

是曾出演普法情景剧的小女孩韩丹,十年后也穿上法袍,成为法官助理时的薪火相传……

在《时代楷模发布厅》的舞台上,一个曾受帮助的孩子动情地说:“谢谢你们,为了一个以前不认识的小孩,挥动了你手里的‘魔法棒。’也请你相信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

这动情的表白再一次证明了,法治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可以俯下身倾听心事、托举希望的温暖力量。

他们手握法理,却更愿为孩子撑起一把伞,他们身披检察蓝,却成为了无数少年心中的那束光。他们在法理与人情之间,始终把孩子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惩罚与拯救之间,始终把黑暗挡在孩子们前面,让他们向阳生长,让他们被温柔以待!

看了渝检护“未”团队的故事,你们有何心得呢?让我们来看看西政人怎么说——

初次了解“莎姐”团队,是在一次与宣讲团师兄师姐的对话中。从前我们总想着把法条讲得更细致,直到了解“莎姐”的故事才懂得,未成年人普法不只是传递知识,更要像他们那样“德法相伴”。作为童心法援宣讲团的一员,参与未成年人普法宣讲的这段经历,不仅是一次法律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与同龄人心与心的对话,我们或许只是法治宣传路上的“微光”,但只要像“时代楷模”那样,带着真心和耐心把法律知识讲进同龄人的心里,就一定能和更多人一起,为未成年人的成长筑起一道坚实的法治防线。

——王晨曦,民商法学院2024级本科生,大学生法治宣讲团童心法援宣讲团成员

得知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其中四位成员是我校校友,我内心倍感振奋与自豪。他们用法治的温度守护未成年人的未来,在每一次案件中践行公平正义,在细微处彰显司法的人文关怀。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西政精神的生动写照——“心系天下、自强不息”的担当,“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品格。他们从西政启航,将所学化为行动,把法治的种子播撒在未成年人心中,让正义之光温暖更多稚嫩的生命。作为校研究生会预备主席团成员,我将以他们为榜样,不仅要在学术上精进,更要将校研会“法育青芽”未成年人普法工作落实到位,在行动中传递法治信仰,让更多同学感受法律的力量与温度,为社会公平正义贡献青春力量。

——冯晓楠,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研究生

他们,以法律为盾,以温情为刃在法与情的交界处,为青春筑起防线用专业守护弱小心跳

以赤诚点亮人间星光

让我们致敬“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