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昌州街道、龙集镇:“数字+法治”双驱动,西政学子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image.png

“直播带货也讲广告法”“扫一扫就能问法律事”……近日,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法润乡村·数育未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重庆市荣昌区昌州街道、龙集镇,通过直播合规调研、AI智能普法、反诈情景剧演出等形式,将数字素养与法治宣传送入乡村,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对话卤鹅哥:为直播合规“支招”

在夏布小镇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走访了多家直播摊位和非遗商户,了解主播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内容合规难题。调研途中,团队还偶遇了近期在短视频平台颇具人气的荣昌“卤鹅哥”,就直播运营规范、平台规则理解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7bf416459235480c89504eb995a45f86_wh556x371.gif

团队成员采访荣昌“卤鹅哥”,了解乡村直播现状

“选好赛道、注重内容、持续创新才是关键。”卤鹅哥表示,直播发展越来越快,但很多新晋主播不了解平台审核标准,常常因用词不当或侵权音乐等问题被限流甚至封号,“最好是在出问题之前,就有人能把规则讲清楚。”

026af408c1824c8c97da1f9747e3506f_wh648x432.jpg

团队成员在调研现场向商户普及直播运营的法律常识

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实践团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规,开展“直播合规小课堂”,现场讲解如何合规描述商品、如何避开平台敏感词、如何检索音乐版权,并演示后台申诉流程,帮助商户在法律框架内安心带货。

“现在知道怎么避雷了,回去就准备调整脚本。”一位直播商户表示。

情景剧进村:普法也能很生动

在龙集镇六合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宣传活动正在上演。实践团队带来自主研发的AI法律助手“法法”,通过扫码互动,现场解答村民关于诈骗识别、消费维权、土地权益等法律问题。

“我试着问了一个中奖短信是真的假的,它马上就给我推了法律条款,还提醒是诈骗!”72岁的王奶奶边演示边点赞。

a67be53e3d554da8a2680e5a2eb2e710_wh582x437.jpg

团队成员向村民展示AI法律助手“法法”

为提升普法效果,团队还创排了方言情景剧《守好钱袋子》,将投资诈骗典型案例搬上舞台,以生动的表演讲述老人如何识破骗局。现场村民时而沉思、时而鼓掌,代入感十足。

cf6b8b08dc134e93bc1e97715a12fb4d_wh692x461.jpg

团队成员开展反诈普法情景剧

结合“刷单返利”“假冒客服”等常见套路,团队同步开展反诈知识讲解,让村民在轻松氛围中提升法治意识。“这种讲法太接地气了,记得住、听得懂。”村民张阿姨说道。

探访治理平台:“数治+共建”走进基层一线

当天下午,实践团前往龙集镇“141”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实地了解“智慧农业”“云上集市”等数字平台的运行机制。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肖浩宇,教师沈浩蓝、团委书记刘艮等一行共同参观,并与师生一同观摩数据驾驶舱运行,了解平台在基层治理中的整合、预警、反馈等功能。

79e03a111eff4df7b66da9a350d84873_wh685x454.jpg

团队成员参观龙集镇“141”基层治理指挥中心

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龙集镇党委书记焦敏亮,党委副书记、镇长艾席勤等镇领导与实践团师生围绕平台使用中涉及的法律风险预警、个人信息保护、群众参与机制等话题开展深入探讨。

5e4ef81020b54955bd7f6873906575a0_wh691x461.jpg

荣昌区龙集镇与团队开展座谈交流会

“学生们的观察很细致,我们也很欢迎这样贴近实际的交流。”一位基层工作人员表示,青年法学生视角新颖,提出的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

青春“三下乡”:法学生与乡村共成长

除普法宣传与平台参访外,实践团还围绕短视频平台合规运营等话题,与本地部分主播、非遗从业者进行了交流,探讨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应用场景与法律规范问题。实践团成员表示,此行收获颇丰,不仅更加理解基层治理需求,也增强了将法学专业应用于实际场景的能力。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西南政法大学深入贯彻“大思政课”建设理念,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与“数字乡村”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在多个区县开展调研与法治宣传实践,推动青年专业力量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为乡村振兴贡献“数治”之力与法治温度。

(文/徐大志 刘艮 图/王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