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前行!西政参加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第十四届高峰论坛

5d2c9a1613119aa786dc31cd2971eb1e.jpg

论坛现场

西政网讯   (记者 范云娜)7月6日,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第十四届高峰论坛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来自“立格联盟”10所成员单位的校领导、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及湖北省政法系统领导等200余人参会。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怀勇及教务处、研究生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湖北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周振武,司法部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局教育处处长、二级调研员吕伟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侯振发、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分别致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朱方伟主持开幕式。

d5b51c3aed6be8a2260932910af0c1a5.png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

主题研讨环节,林维校长以“探索以创新为驱动,以实践为导向的法治人才培养新机制”为题做主题发言。林维校长首先回忆了上世纪80年代初,西南政法大学部分教师及78、79、80级毕业生参与中南政法学院恢复重建的往事。他指出,政法院校虽然各居一方,但却气同连枝,在人才培养上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和极其深厚的渊源,要充分发挥重点政法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骨干示范作用,积极推进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林维校长强调,以实践为导向的关键是突出问题导向,既要着力解决法治人才培养中既有的“老问题”,还要高度重视基于科技革命引发的“新问题”。突出实践导向,仍然要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为基础,不断提升法学理论的广度、深度和与司法实践的密切度。

林维校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强化法学专业回应实践需求的能力,使法治人才培养能够更好服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有力支撑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二是进一步推动传统学科专业转型升级以适应新时代法治建设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培育能够更好应对科技革命挑战和未来法治建设需求的新型法治人才;三是进一步健全以实践为导向的法治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将实践需求更好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师资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教学体系建设、考核体系建设,深化校校协同的实践共育、校政协同的实践赋能、校企协同的实践开发,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赢的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

会上,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游劝荣;湖北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守安;湖北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军;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马怀德;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凯;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赵万东;甘肃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焦盛荣;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晓红;山东政法学院校长王效彤;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司林胜;新疆政法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陈旭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侯振发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

8c2e48b6ebef87d09fdcdf6bbb9d8c0b.jpg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怀勇

分论坛环节,副校长王怀勇主持“法治人才的分层分类培养”分论坛,并进行了专题发言。

闭幕式上,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宣布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第十五届高峰论坛将由甘肃政法大学承办,并进行了会标交接仪式。

据悉,“立格联盟”成立于2010年,由英文“legal”音译而来,寓意“建立规矩、建立规格、建设制度、树立标准”。作为全国政法院校的交流研讨平台,联盟旨在共享优质法学教育资源、促进法学教育规范发展、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目前联盟有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山东政法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新疆政法学院10所政法高校,合作领域逐渐扩大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交流、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已成为引领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学教育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