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时代劳动法变革,“数字社会的劳动法展望”论坛在我校召开

西政网讯  (记者 范云娜)6月8日,由我校与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经济法学院承办的“数字社会的劳动法展望”论坛成功举行。本次论坛是我校经济法(生态法)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汇聚了来自中国法学会、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重庆市人社局、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全国劳动法领域专家学者,共议数字技术深刻变革下的劳动法发展与挑战。

权威引领,共谋发展路径

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张鸣起在致辞中强调研究必须紧扣时代之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胸怀大局,立足国情,为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经济活力与挑战提供切实解决方案。重庆市人社局副局长胡京从实务角度指出,数字社会正推动劳动法进入关键修订期,亟需解决法律与社会需求脱节、重构劳动者权利义务配置,并深化理论与实践融合。我校副校长张晓君教授回顾了学校社会法学科发展历程,展望了数字时代学科建设方向。中国社会研究会副会长、我校刘俊教授主持开幕式。

前沿议题,碰撞思想火花

论坛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数字技术对劳动法的挑战与回应:聚焦职场算法侵权责任、平台算法规制、数字劳动者主体性危机及智能监控风险治理,探索劳动法在技术浪潮中的适应性变革。

数字社会劳动者的权利保障:深入探讨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分类分层保护、劳动者网络言论边界、数字时代离线权保障及AI对就业的冲击与制度因应,为权利保障体系注入时代内涵。

数字时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教育法学:直面人工智能对劳动法教育的冲击,交流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机协同教学改革、线上课程建设经验,并引发对“技术嵌入”抑或“体系重构”的深刻思考。

本次论坛为数字时代中国劳动法治建设提供了前瞻性思考与务实建议,彰显了我校在劳动法领域引领前沿探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学术担当,有力助推建院四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学术影响力。论坛成果将为我国劳动法适应数字社会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智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