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士兵到博士、从高原到山城、从军舰到校园......他们是军营淬炼过的西政青年

建军.jpg

西政网讯  (记者 范云娜 通讯员 罗文均 陶雨欣 栗可馨 罗贵午 余诗谣 林玥儿 袁文浩 雷怡欣 郝若佳)猎猎军旗,辉映九十八载峥嵘岁月;嘹亮军歌,唱响铁血忠诚的壮丽诗篇。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纪念日。在此光辉时刻,让我们共同致敬守护山河无恙、岁月静好的英雄军队!致敬每一位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的军人!

这份荣耀与担当,并非只在远方,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曾身着戎装,在军营淬炼青春,如今带着军人的荣光与优良作风重返校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西政的退伍同学们,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忠诚与热血。

徐智鹏

这个退伍兵读到了博士

法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法学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

徐智鹏

服役期:2020年9月——2022年9月

2021年深冬,驻守在漫长的国境线上,他头顶是高原无垠的星空,脚下是一片苍茫的热土。山河无言,青春沉默却热烈。这位曾扎根于祖国西部边境的特种兵,便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2022级研究生徐智鹏。

徐智鹏演习打靶

心中是对特种部队飞檐走壁般能力的向往,耳边是刑警父亲鼓励其为社会作贡献的叮咛,2020年9月,徐智鹏报名加入了火箭军部队。

“分配一部分新兵去高原边境线,谁愿意去?”2021年9月,瞒着家人,徐智鹏主动报名了戍边任务,坐上了前往西部战区的火车。

徐智鹏进行海训

作为义务兵,他并未想到自己会站在国境线上如同真正的军人一样驻守,正如他没预料到戍边的日子有多难熬。从初来乍到的新鲜,到日复一日长久伫立的难捱,日子平缓而寂寞,好在还有壮美宁静的祖国山河和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聊以慰藉。这些岁月磨炼出一个崭新的少年,徐智鹏在扎根边疆中变得更加沉稳,将心态打磨得积极乐观。

徐智鹏研究生毕业照片

2022年,徐智鹏退伍后来到西南政法大学攻读研究生,并在此期间顺利考取西政刑法学博士,将在今年9月份入学。扎根于严谨务实的学术研究中,徐智鹏将军旅生活里练出的韧劲用到学习上,并加入毒品与犯罪研究中心,积极投身普法宣传。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徐智鹏将信念一以贯之。

“在面对几乎确定到来的挫折、困难和挑战面前,要勇敢,要坚持,要热爱。”谈起当年从军对他的影响,徐智鹏引用了林维校长给2024届毕业生的寄语。他认为,艰难险阻自有其价值,关键是要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并勇敢地投身实践。

青春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那些历历在目的光辉岁月将永远镌刻在徐智鹏的生命长河中,苍莽的西部高原上,永远有他守望祖国的身影。

宋怡菲

坚守与传承,声波砺就的话务员

行政法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

宋怡菲

服役期:2016年9月——2018年9月

“青春有很多样子,很庆幸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2024博士研究生宋怡菲谈及自己军旅生涯时说道。

练兵千天、实战千遍、金戈铁马、快马一鞭,2016年盛夏,电视里播放着征兵宣传片,那句“战争随时爆发,你们准备好了吗?”深深触动着宋怡菲,20岁这年,她心中入伍的种子悄然发芽。

训练休息(左二为宋怡菲)

2016年9月,做体检、乘火车、穿军装、报平安……宋怡菲踏入了战区营地。

不久,她就迎来军营的第一大难——新训。新训地处寒区,呼吸似冷刃割喉。除基本体能训练外,打靶也是老大难,刺骨寒风下,瞄准一个点就是几个小时。新训三个月,宋怡菲褪去初学乍练的吃力,从容战胜曾经的“苦”。

新训之后,宋怡菲下了连队,到军部成为了一名预备话务员。话务员对记忆和听力能力要求很高,宋怡菲自觉不是天赋型选手,每日重复地背号码、练打字、记规范用语,午休耳朵上还戴着耳机听。甚至练到过三天三夜没合眼,直到被下达休息命令才停下。

退伍留念的照片

数月夜以继日练习,业务水平达标,她被正式授予工号07,可以独立轮班值机。不负努力,首次值机期间上百通闪来的需要接听的电话,她从容应对,百举百捷。

2018年9月,宋怡菲归还工号、脱下军装,正式退伍,随后复学。“他们没有见过我,但知道我的声音。”有战友告诉她,她带的新人接下了她的工号,值班接听电话报出工号07时,电话另一方反应道:“你不是07。”听到这,她泪如泉涌,因为坚守,她决心将军人精神延续。

退伍仪式

宋怡菲退役后曾担任军训教官,无论风雨或是烈日,她总是认真完成军事训练教学,获学校通报表扬。她说:“这是我身为退伍军人的责任,退伍不褪色。”

阿斯穆姑丽·依马穆

淬炼与蜕变,雪域高原的铿锵玫瑰

人工智能法学院2022级本科生

阿斯穆姑丽·依马穆

服役期:2020年9月—2022年12月

在祖国辽阔的西部边疆,她以青春之名,铸就了不凡的军旅篇章。从都市的繁华到雪域的苍茫,她经历了从青涩学子到边防战士的深刻“蜕变”。她,就是在西藏高原上绽放光芒的边防女兵——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2022级本科生、来自新疆喀什的阿斯穆姑丽·依马穆。

阿斯穆姑丽·依马穆八一敬礼照片

踏入军营,来到高海拔、缺氧、紫外线强的西藏,这位长发女孩不得不面对脱发的困扰。毅然决然地剃发,是她磨炼心性的果敢决断。青丝落下,升起的是直面风雪的无畏,这条淬炼之路,她以最坚定的姿态踏出了第一步。

在两年的军营生活中,作为卫生员的阿斯穆姑丽·依马穆,最难忘的是为战友打针的经历。从连扎四针都没扎准,到熟练迅速扎好,针尖到心灵的磨砺,她多学多练,一步一步地学会了面对失败与超越自我。

阿斯穆姑丽·依马穆进行打靶训练

军营的艰苦与挑战曾让阿斯穆姑丽·依马穆心生动摇,但父亲那句“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成为了她坚持下去的强大动力。在磨合中,她学会了收敛个性、团队协作,更在与战友的相互扶持中,体会到了军营生活的温暖与力量。

“无论是客观环境还是主观因素,参军的这段日子不断考验着我的耐心、毅力和承受力。”边防的经历让她从被保护者成长为守护者,亲身体验到了边防军人的不易与伟大。

退役复学后,阿斯穆姑丽·依马穆带着军营赋予的坚韧与成熟,重新投入到学习中。作为一名法学学生,法考与考公成为她新的目标。

退役校友合照(第二排右二为阿斯穆姑丽·依马穆)

昔日的柔弱之躯,已在边疆熔炉中重铸为钢铁之花,绽放出勇气与独立的光芒。阿斯穆姑丽·依马穆的军旅体验,不仅是个人的凯旋,更是成长的颂歌。未来征途,她将以更加坚毅的脚步,续绘壮丽的人生画卷。

杨青潼

磨砺与担当,潮头扬帆的“逐浪”兵

民商法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现任职于司法部某直属单位

杨青潼

服役期:2016年9月——2018年9月

2016年9月,海风正扬。新兵站在军舰上向远望去,他双眼中的海阔风大,浪涌舰稳,化成圆梦的深蓝之花热烈绽放。而他,便是我校曾服役于东海舰队的优秀义务兵,民商法学院2022级研究生杨青潼。

撰写文件

“我一直有成为一名海军士兵的梦想。”杨青潼说道。在作为抗美援朝战士的爷爷的耳濡目染下,还在读大二的杨青潼于2016年加入了东海舰队水面舰艇部队。

吃苦是这趟征程的第一课。“紧急集合是我的噩梦,因为我手笨,每次都不能把方块被捆成九宫格的样式,所以在学习成功前一直被罚跑。刚进部队时我一个单杠也拉不了,跑步也跑得非常慢,几乎科科不及格。”

杨青潼在营区打靶练习

然而,永争第一、不言放弃是杨青潼的精神信条。他投入全身精力化钝石为利剑,别人练一个小时,他就练三个小时甚至更多。强大的韧劲与动力,使得他蜕变成了部队中光荣的“优秀学习标兵”。

“发现不明机载雷达信号!”“哒——哒哒——”无人岛上雄浑的号角声吹响,声波响彻云霄,海军正配合陆军进行演习。尽管是演习,可所有人都全力以赴,不敢有一丝懈怠。杨青潼所在的二线作战部队在去演习之前会签署生死状,每一次演习都伴随着生命危险

杨青潼荣获“学习标兵”留影纪念

两年军旅生活一晃而过,换下一身蓝色迷彩服,杨青潼踏上求学之旅。考研一战失败后,杨青潼迅速总结经验,准备二战。每在备战过程中遇到困难,班长或区队长说过的话总是萦绕在耳,促使他迎难而上,最终以优异成绩上岸西政。

学习舰艇战报(右二为杨青潼)

脱下戎装,他丹心不改,在校艰苦学习一年后,杨青潼加入了西政军事类社团“军魂团”。这里有一群同样心系国防、弘扬正气的退役大学生。他带着社团里的很多师弟师妹了解军营、了解国防,和一代又一代的新面孔一起心向祖国,逐浪未来。

从军营到校园,变的是身份与环境,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忠诚、担当与热血。徐智鹏、宋怡菲等人的故事,是千千万万军人奉献的缩影,他们用经历告诉我们:军魂永驻,使命在肩;家国情怀,初心不改。

让我们铭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丰功伟绩!致敬每一位人民子弟兵!祝愿每一位现役或是退役的西政人建军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