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重庆报媒好作品,西政入选四件!

喜讯推文.jpg

西政网讯  (记者 范云娜)近日,由重庆市报业传媒协会主办的第二届重庆报媒好作品评选结果揭晓,西南政法大学四件作品入选,获奖作品数量位列重庆市高校第一。其中,《重庆市2024年“好人进校园”暨第三季度“重庆好人”发布活动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获评消息类二等奖,《高校舆情风险防控策略探究》获评副刊研究类二等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获评策划类二等奖,《追忆老院长赵苍壁:国安战线和国安教育的先驱》获评通讯类三等奖。

获奖作品介绍

获奖作品:《重庆市2024年“好人进校园”暨第三季度“重庆好人”发布活动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

作者(主创人员):程依

编辑:陈青山、张宇

奖次:二等奖

参评项目:消息类

刊播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报

该消息主要报道了重庆市2024年“好人进校园”暨第三季度“重庆好人”发布活动,内容突出了新闻事件的核心价值观,客观呈现现场发布、师生互动等环节,用“倒金字塔”结构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等新闻要素一次交代到位,将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次要信息依次排序,既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又保持了消息类文章的简洁性,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引导性。此篇消息被重庆日报、中国文明网、华龙网等多家媒体转载,实现校园与社会同频共振,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获奖作品:《高校舆情风险防控策略探究》

作者(主创人员):吴洁

编辑:张宇、邓桢泓

奖次:二等奖

参评项目:副刊研究类

刊播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报

高校网络舆情具有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如何有效应对舆情风险,成为各个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依托西南政法大学2022年度学生思政科研项目,围绕高校舆情风险防控策略展开,梳理校园管理、师德师风、意识形态三类高发舆情,剖析意识缺位、监测盲区、思潮冲击三大成因,提出“监测—预警—处置—评估”闭环策略,为高校筑牢网络舆情防火墙。文章立足高校实际舆情风险,提出的防控策略对维护高校稳定、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获奖作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作者(主创人员):冯颖

编辑:张宇、邓桢泓

奖次:二等奖

参评项目:策划类

刊播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五年来,学校全面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努力交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答卷。学校通过强化顶层设计、配齐建强队伍、打造名师团队、深化教学改革、拓展社会服务等举措,形成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影响广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构建“大思政课”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西政样本”。该报道客观反映了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实际成效,其创新实践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示范意义。

获奖作品:《追忆老院长赵苍壁:国安战线和国安教育的先驱》

作者(主创人员):周围

编辑:张宇、邓桢泓

奖次:三等奖

参评项目:通讯类

刊播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报

赵苍壁,历任四川省公安厅厅长,四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等职务,1959年-1964年兼任西南政法学院院长。本篇人物通讯以“人物定位—核心事迹—精神价值”为叙事主线,讲述西南政法大学的国安故事。文章聚焦赵苍壁老院长,突出赵苍壁老院长的典型性、故事性和社会价值,先以场景化描写勾勒其典型形象,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呈现人物特质,再以鲜活细节铺陈其职业成就,最后提炼其精神内核,既突出人物的故事张力,又彰显其社会价值,从而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与感染力。该人物通讯史料扎实、细节生动,已被重庆教育、重庆政法、法学黄埔等公众号转载,有较好的传播效果。

据悉,根据重庆市报业传媒协会印发《关于开展第二届重庆报媒好作品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经业界专家、审读专家等民主评议、集体研究,本次共评选出拟获第二届重庆报媒好作品(2025年度)作品228件。其中,一等好作品48件,二等好作品73件,三等好作品10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