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自我革命与高质量推进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纪检监察本硕博学术论坛在西政举行

西政网讯 (记者 谭玉娇)2025年4月19日,“党的自我革命与高质量推进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纪检监察本硕博学术论坛在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隆重举行。会议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部署,聚焦高质量推进纪检监察学科建设重点议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10.jpg

会议合影 (荆仁科 摄)

会议由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重庆市党内法规研究中心、重庆市纪检监察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纪检监察实务部门以及《廉政瞭望》等新闻媒体共计100余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樊伟代表学校致开幕辞。重庆市纪委常务副书记、重庆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梅哲,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副组长、一级巡视员徐腾峰出席会议并致辞。开幕式由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重庆市监委驻西南政法大学监察专员赵骏主持。

11.jpg

开幕式现场 (荆仁科 摄)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樊伟在致辞中向研讨会和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向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本次会议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再学习,也是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战略部署的再落实,还是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贡献纪检监察学科智慧和力量的再推动。西南政法大学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牢记使命,感恩奋进,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与全国实务部门、兄弟院校携手并肩,共同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理论的“研究者”、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学科的“建设者”、纪检监察人才队伍的“培养者”,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作出纪检监察学科新的更大贡献。

重庆市纪委常务副书记、重庆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梅哲致辞时指出,会议汇聚全国学界与实务界智慧,既是落实中央纪委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深化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他对长期支持重庆纪检监察实践创新和西南政法大学学科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学术研讨会,是西南政法大学深入落实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有关部署的务实举措,充分体现了纪检监察理论界和实务界推进学科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围绕研讨的主题,就进一步推进纪检监察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他提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学术思维、突出数字赋能、优化社会服务、拓宽国际视野等五点希望。市纪委监委将充分发挥重庆市纪检监察学会背靠委机关、辐射全系统、面向学术界的桥梁纽带作用,携手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切实把纪检监察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心打造成为开放性的平台,推动理论与实务的有机结合,同时真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大力支持重庆的相关工作,共同助推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副组长、一级巡视员徐腾峰代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向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实务同仁以及长期关心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他表示,纪检监察学是关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理论、制度和实践的综合性学科。建设纪检监察学科,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三不腐”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开创性事业。建设纪检监察学科,筚路蓝缕、任重道远,希望大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推动纪检监察学科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12.jpg

主旨报告环节  (荆仁科 摄)

会议主旨报告环节由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周尚君主持。共有九位发言人依次作主旨报告。

1.png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教授、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编辑戴小明  (荆仁科 摄)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教授、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编辑戴小明作题为《夯实纪检监察学的理论基础》的主旨报告,从四个方面分享了他的观点,一是理论源头: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权力观;二是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监察智慧;三是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创新探索;四是理论指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监督监察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权力观是纪检监察理论的源流,强调政治发展的本质是规范权力、服务人民;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为政以德”“天下为公”等理念,阐释官员修身立德、以民为本的文化根基。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实践经验,提出新时代以党的自我革命为引领,以法治思维、人民监督和制度约束为支撑的中国特色反腐道路。

2.png

中国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纪检监察协会学科建设分会副会长、秘书长常保国  (荆仁科 摄)

中国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纪检监察协会学科建设分会副会长、秘书长常保国作题为《纪检监察学的逻辑起点、概念体系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学理资源》的主旨报告。他对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进行阐述,强调逻辑起点、概念体系和学理资源是核心要素。学科逻辑起点应聚焦“权力与监督”。概念体系包括通用性学理概念、中国特色核心概念及实践操作性概念。学理资源需整合党的自我革命思想、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经验、传统监察文化、政治学、法学等多学科理论,推动纪检监察学科的学理化、系统化发展。

3.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莫纪宏  (荆仁科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莫纪宏作题为《在党的自我革命中推进纪检监察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纪检监察学科作为新兴交叉学科肩负着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理论支撑的重要使命。他指出,学科建设需立足党的纪律建设百年经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加强反腐败重点问题研究,形成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

4.jpg

武汉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院长,法学院教授,《法学评论》主编秦前红  (荆仁科 摄)

武汉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院长,法学院教授,《法学评论》主编秦前红作题为《〈监察法〉的修改动因、内容要旨及实施展望》的主旨报告。他指出,监察法实施七年来,以独立监察权重构国家权力配置范式,构建集中统一的监察组织体系,通过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的贯通,探索社会主义法治监督的新路径。他提出,监察派驻制度在国有企业、高校等特殊领域的实践需求和理论问题,并呼吁加强监察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对监察法与国家法律体系衔接的研究,推动监察制度从“实践创新”向“理论供给”跃升,为中国特色法治监督体系提供学术支撑。

5.png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会会长肖金明  (荆仁科 摄)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会会长肖金明作题为《科学建构纪检监察学的学理体系》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建构纪检监察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实现与学理体系同构。纪检监察学的学理体系由哲理与伦理、政理、法理与纪理构成。建构学理体系,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通人民至上论、党的领导论和法治体系论,在由哲理、政理和法理构成的学理框架中,深刻阐释纪检监察学的伦理和纪理。在方法论上,坚持“两个结合”,推进多学科融合,不断增强知识创造成果创意性转换(面向人才培养)和创见性转化(面向服务社会)的能力,提升从思想和实践中来、再回到思想和实践中去的自觉和能力,进一步丰富知识体系建构的途径和方式。

6.p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监察与廉政分会理事长任建明  (荆仁科 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监察与廉政分会理事长任建明作题为《反腐败的极端艰难性与克服思路》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反腐败斗争“极其复杂、极其艰难”,有效应对既需要彻底自我革命的决心,也需要灵活有效的策略。他提出“四步走”路线图,一是要快速清除规模较大的腐败存量,否则仅基于腐败的传染特性可能导致反腐败长期陷于存量难以减少、增量难以遏制的困境;二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直至改革到位,从而使纪检监察机关能够胜任将腐败持续控制在很低程度的所有体制机制条件;三是破解权力监督难题,能可靠地把所有“重点权力”都关进制度的笼子;四是所有腐败高风险领域都要进行体制机制深层次改革,从源头上显著降低腐败发生的风险。完成前两步和后两步分别意味着实现治标成功和治本成功。每一步都是相当不容易过的一道“关”。总体上看,前面的“关”是后续“关”能否迈过的条件或前提。

7.jpg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旭  (荆仁科 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旭作题为《关于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基本要素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学科建设应以学生为本位,培养兼具纪法思维、能力与知识结构的高素质人才;以学术为根本,立足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提炼党的自我革命中蕴含的道德哲学、历史逻辑等学理内核,构建严谨的学术话语;以学人为主体,依靠具备复合知识结构的学者队伍推动学科理论创新;以学院为支撑,依托高校实体化机构完善学科保障机制。

8.png

西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纪检监察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纪检监察协会学科建设分会副会长谭宗泽  (荆仁科 摄)

西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纪检监察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纪检监察协会学科建设分会副会长谭宗泽作题为《建构我国清廉法规体系的路径选择——一个本体论的视角》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根据调整对象、制度功能以及道德要求上的区别,可以将现行法规体系划分为以保障社会基本秩序、调整公民行为的秩序法规范和以保障公权力廉洁性、调整公职人员行为的清廉法规范两类。秩序法规范要求行为人遵守最低的道德要求,而清廉法规范直指权力的廉洁性,要求公职人员遵守最高的道德要求。他主张清廉法规体系应以权力监督为核心,在党的领导下,通过科学配置与规范行使公权力,实现“权为民所用”的目标。

9.jpg

西南政法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朱林方  (荆仁科 摄)

西南政法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朱林方作了题为《论党纪责任的规范构造与归责机理》的主旨报告。他提出在违纪与处分之间还有一个关键的逻辑环节即党纪责任问题,总结了党纪责任范畴的发展进程;指出在构建党纪责任判断基准上存在的困境,建议按违纪类型分层设定注意义务标准;主张以体系融贯的方式运用责任相当原则,在定责量纪中发挥漏洞填补和规则修正的功能。

下午2点,会议的四个平行分论坛同时举行。

图片1.png

分论坛一现场  (荆仁科 摄)

分论坛一的主题是“纪检监察理论学科建设”。论坛上半场由北京师范大学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雷主持。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研究员阳平作了《论纪检监察的内涵与本质》的主题发言。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商爱玲作了《从“监察”到“监察全覆盖”的演进及其历史主动意蕴》的主题发言。内蒙古大学监察官培训学院副院长、教授塔娜作了《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定位及其内容》的主题发言。河南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胜强作了《基层监察体系惩防“微腐败”的理论逻辑与机制创新》的主题发言。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杨尚东副教授作了《高校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探索、问题与纾解——基于对当前30余所高校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分析》的主题发言。《廉政瞭望》杂志社总编辑胡桂林,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杜敏菊,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廖秀健,南昌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恩典就上半场的发言进行与谈。

论坛下半场由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教授胡兴建主持。湘潭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欧爱民作了《纪检监察人才的知识构成与专业课程回应》的主题发言。浙江省委党校权力监督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董瑛作了《反腐败斗争形势探析》的主题发言。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谢俊作了《列宁监察思想的生成逻辑及当代价值》的主题发言。清华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尚翼作了《新时代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关键任务与推进机制》的主题发言。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练军,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授马立群,海南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符健敏,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硕士研究生魏子涵就下半场的发言进行与谈。

图片2.jpg

分论坛二现场  (荆仁科 摄)

分论坛二的主题是“党内法规学学科建设”。论坛上半场由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会会长肖金明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教授王建芹作了《党内法规学学科建设的哲学认识论问题——以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例》的主题发言。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吉林省党内法规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王立峰作了《法政治学视域中的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的主题发言。上海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教授刘长秋作了《论党内法规学的研究方法》的主题发言。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博士研究生申一杰作了《政治监督“三化”的现实挑战及其回应》的主题发言。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谭全万,西南大学法学院教授赵谦,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梁洁,郑州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讲师王勇,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周顺洁就上半场的发言进行与谈。

论坛下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莫于川主持。西南政法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邓斌作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三个版本修订的比较分析》的主题发言。新疆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军作了《自我革命的法权基础研究》的主题发言。四川文理学院助理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邓超作了《以自我革命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三维阐释》的主题发言。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本科生彭天翼作了《党内法规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本质、难点与应对》的主题发言。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红梅,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石泽华,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副教授李超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本科生陈钟林就下半场的发言进行与谈。

447c68edeb167d6860c864206740f7a~1.jpg

分论坛三现场  (荆仁科 摄)

分论坛三的研讨主题是“监察法学学科建设”。论坛上半场由江南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院长、教授徐玉生主持。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侯东亮作了《监察法学学科建设实践困境》的主题发言。武汉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副院长、法学院副教授苏绍龙作了《监察法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的主题发言。四川大学法学院副研究员张洪亮作了《公职人员处分双轨制的分工依据反思与重构》的主题发言。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博士研究生唐成余作了《〈监察法〉修改背景下监检强制措施衔接的现实难题及其化解》的主题发言。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妍作了《正当程序原则检视下监督调查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配合制约机制研究》的主题发言。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宁立成,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监察法学博士后陈辉,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副教授冯文杰,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授林孝文就上半场的发言进行与谈。

论坛下半场由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教授吴美满主持。湖南工商大学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刘期湘作了《〈监察法〉修改的若干思考》的主题发言。西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褚宸舸作了《赋能和控权的平衡——评析新修改的〈监察法〉》的主题发言。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周建军作了《纪法衔接的理论与实际》的主题发言。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讲师袁浦作了《〈监察法学〉本科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的主题发言。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讲师闫映全作了《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建设背景下的监察法“理论基础”探究》的主题发言。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授王学辉、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伟琦、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副教授陆伟明、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讲师池通就下半场的发言进行与谈。

640 (4).jpg

分论坛四现场  (荆仁科 摄)

分论坛四的主题是“廉政学学科建设”。论坛上半场由郑州大学原纪委书记、纪检监察研究院院长许东升教授主持。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袁柏顺作了《全球腐败治理的热点与趋势》的主题发言。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许玉镇作了《中国共产党问责制度的理论逻辑与比较优势》的主题发言。江南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教授崔会敏作了《什么是廉政学?》的主题发言。辽宁大学中国特色反腐败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王喜满作了《关于廉洁教育的几点思考》的主题发言。西南政法大学监察审计学院教授胡耘通作了《廉政学研究现状及展望》的主题发言。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张伟教授、河南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办公室主任朱军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梁西圣副教授、重庆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陈龙、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王辉就上半场的发言进行与谈。

论坛下半场由西南政法大学立法研究院院长温泽彬教授主持,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陈伟的硕士研究生张卓辰作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的廉政建设》的主题发言。四川师范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教授崔巍作了《十八大以来纪委工作报告教育的类型化分析》的主题发言。青岛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副教授、国家监察学科负责人刘方亮作了《基于标识性概念的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的主题发言。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博士研究生江文涵作了《期权腐败行为的法理分析与立法回应》。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徐信贵、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副教授何永红、中国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硕士研究生刘鑫就下半场的发言进行与谈。

下午5点,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题。会议闭幕式由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喻少如教授主持。颁奖礼上,六位颁奖嘉宾为征文获奖作者代表颁奖。随后,《廉政瞭望》杂志社总编辑胡桂林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邓斌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纪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林孝文教授、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张伟教授分别对四个平行论坛作学术总结。最后,由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喻少如教授对本次会议作总结。

本次会议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就相关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推进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学科高质量建设建言献策,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凝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