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西政人丨行政法学院田梓渊:从钢筋丛林到西政园,他是青春追梦人!

田梓渊

行政法学院

2025级研究生

凭铁肩担当筑法治脊梁

1、起点:钢筋丛林中的觉醒

西政网讯  (记者 范云娜)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我顺理成章地从事了建筑工作。2021年,在一次钢筋工程施工中,初担重任的我发现钢筋用量存在超量损耗,却没多想而准许分包单位继续施工。因为自己当时法律意识淡薄,项目结算时,未及时留存现场影像、没让分包签字确认损耗量,甚至连一份记录问题的工程联系单都没发,导致公司蒙受损失。事后领导无奈地对我说:“做工程不懂法律、不看合同,技术再好也守不住项目的钱袋子!要是懂点法律,就不会吃这种亏。”

那一刻,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仿佛远去,只剩下这句话在我耳边回响。仔细思考后我明白了,法律不是工地围墙外那些"读书人"研究的条文,而是保护项目、保护自己的铠甲。没有这层铠甲,再多的心血也可能因为一个疏忽而付诸东流。

在那天,一颗“学法”的种子,悄悄便埋进了我的心里。

田梓渊在项目上认真工作

2、路途:板房灯火下的坚持

之后,我便开始着手备战法考。但是作为现场工程师,我的时间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只能利用不多的空余时间刷课刷题、备考,哪怕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我也从未间断。

2021年疫情让项目停摆,却给了我完整、连续的备考时间。我在宿舍添置了一张书桌,开启了“工地—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学法成了我在疫情中的安心良药,那些法律条文仿佛一盏盏明灯,驱散了我对工程管理认知的迷雾。2022年疫情结束,项目赶工,我就把高频考点打印出来,在往返工地的路上默背;将错题存进手机,在浇筑混凝土守夜时翻看。

田梓渊在复习时使用的《考试分析》

2023年,当我拿到法考主观题113分的成绩单时,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有了法考的基础,在家人的支持下我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辞职,备考2025级法硕!

作为一个已经工作了多年的职场人,这个决定并不轻松。我每天平均学习12小时,《考试分析》被我翻到封面脱落,主观题训练用空了37支笔芯,错题本攒了6本。当弃考高峰来临时,面对政治科目答题正确率的低迷和专业课背诵的滞后,我也曾动过先找工作的念头。但每当我翻开日记本,看到那句"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时,就会重新燃起斗志。我开始调整计划,跑步解压,将大目标拆成小任务,让自己心态稳下来。这也让我更加明晰自己备考法硕的初心:真正想要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以期未来成为一名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法律人。

3、抵达:西政录取通知书上的曙光

当西政法硕的录取通知书终于到手时,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往昔。在那个炎炎夏日,网课的解说伴着机器的轰鸣,我全神贯注地听着知识点;在那些夜深人静的夜晚,此起彼伏的蝉鸣陪伴我整理错题、巩固知识点。从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到忙碌于建筑工地的现场工程师,再到如今成为即将踏入西政校园的新生,这条跨越两个专业、四年时光的逐梦路,藏着我对“坚持学习”最深情的回答。

回望这段奋斗路,我收获的远不止一张录取通知书。我学会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会了管理情绪,在崩溃的时候能冷静地告诉自己"再坚持一天就好"。我也更懂得了学习于我的意义,是在追逐梦想时奋不顾身的勇气,是在迷茫时找到人生方向的灯塔,更是在不断突破自我中慢慢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田梓渊拿到西南政法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寄语当下,我想对正在逐梦的同龄人说:不必害怕起点低,也不用焦虑进度慢。每一个在深夜里坚持的瞬间,每一次在挫折中爬起来的勇气,都会成为未来某天照亮你前路的光。只要方向正确,哪怕走得慢一点,也终会抵达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