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入选“国字号”立法联系点

西政网讯    (记者  程依)近日,中央网信办召开全国网络法治工作会议,通报表扬了2024年度网络法治宣传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公布了首批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立法联系点名单,西南政法大学榜上有名,且是唯一入选的高校!

首批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立法联系点名单  (图源:科研处)

网络立法联系点是网信部门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推进网络立法联系点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可有效实现网络立法需求与基层实践的精准对接,实现“开门立法”向“精准立法”的转型升级,不仅有利于提升网络立法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也将有助于增进广大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促进网络空间法治建设提质增效。 

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西南政法大学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前瞻的研究视野,在网络立法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特色优势。对照网络立法联系点标准,学校积极开展申报工作,经过多轮评估筛选,最终成功入选。

网络立法 独具优势

持续参与中央和地方网络立法

近十年以来,学校先后参与260余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委规章)、310余部地方性法规立法起草工作,对国家法律、地方立法草案提出修改论证建议超过20000条,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提交的立法修改建议就超过5000条。

《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国家、地方重大立法以及国际规则的制定,都有西政学者的参与。西政专家学者作为重要执笔人参与的《人工智能法(学者建议稿)》与《人工智能示范法(专家建议稿)》亦受到广泛关注。

网络法治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

学校现已建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国家涉外法治研究基地、中央网信办的研究基地及新型智库、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联系点、司法部立法联系点等一批高层次跨学科平台,并且拥有“人工智能法”“科技法”两个二级法学博士点。

在实践领域,学校长期与北京、杭州、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及华为、腾讯、科大讯飞等互联网前沿企业保持深度合作,构建了覆盖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与法律实践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网络法治领域的团队协同

西政拥有一批在网络法、人工智能法、科技法、数据法、立法研究等相关领域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及青年学者,包括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32人,入选省部级人才项目133人。

网络法治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

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国行政管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期刊发表网络法治相关论文共计363篇,在商务印书馆、法律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出版网络法治类学术专著共计44本。

西政推出的网络法治类学术专著  (图源:科研处)

获得网络法治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计36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9项。

提交网络法治主题智库成果近百篇,获国家级、省部级单位采纳批示50余篇。

精准谋划 再启新篇

勇扛立法理论研究与资政服务核心使命

聚焦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与网络犯罪治理、数字经济等领域现实问题,围绕数据新型产权制度立法、数据跨境与数据主权、人工智能风险治理与立法、网络舆情应对法治、网络主权安全、数字人权法治等方向展开理论研究,形成具有影响力的高质量智库成果,更多更好地服务中央、地方网络立法或修法。

助力网络法治实施

加强与互联网法院合作,总结提炼中国互联网司法实践经验,推出《中国互联网司法研究报告》《网络法判解研究》等系列成果。联合腾讯、百度、科大讯飞等互联网企业,聚焦新技术带来的前沿问题,助力新时代中国网络法治效能的提升。

发挥好直通车的渠道桥梁作用

利用好学术交流机制,及时收集学界关于涉网、涉人工智能立法的创新思考。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和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阐释好、传播好新时代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做好网络法治普法工作,做好基层联系,切实反映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

西南政法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落实国务院相关立法工作计划,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建好用好管好网络立法联系点,为社会主义法治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高质量的西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