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法理之道” ——西南政法大学举行张文显教授新著读书会


微信图片_20250925085913_3_558.jpg

“中国式现代化的法理之道:张文显教授新著读书会”现场

西政网讯(记者 谭玉娇 通讯员 鄢然) 9月22日下午,“中国式现代化的法理之道:张文显教授新著读书会”在渝北校区图书馆三楼未来学习中心举行。读书会上,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教授,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付子堂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周尚君教授,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院长胡兴建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学科召集人陆幸福教授,西南政法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张瑞副教授等六位嘉宾分享读书心得。

张文显教授以视频形式致辞,他首先对林维校长、付子堂教授、周尚君副校长以及其他参会教师表示感谢。在介绍新著时,他指出,新书内容多系2013年以来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演讲,记录了他十二年以来的学术历程,也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一记印迹。张文显教授高度评价了新时代以来新中国法治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他表示,新书中尝试探索法治变革的历史规律,证成法治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展现法治文明的东方样态,讲述法治的中国故事,并反思既往的中国法学理论。著作按照法学理论的逻辑进行体系建构,并非简单的论文汇编,而是适度“法典化”重述。张文显教授还勉励西政师生:“愿以书为桥,以理为舟,共享学问与友谊,持续深化合作,为构建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创造新时代中国法律文明的新篇章而努力。”

林维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张文显教授是法理学界最具权威且持续高产的学者,其学术脉络与近十余年中国法理学发展高度契合。林维教授回忆自己求学时期深受张文显教授著作的影响,并认为权利本位论对部门法影响深远。他表示,张文显教授系列学术成果不仅推动了中国法学知识体系的转型,也为法治思想的进步提供了理论支撑。其五卷本著作是理解中国法理学与法治思想发展的重要文本,体现了从引进西方法学到建构中国自主法学体系的全过程。林维教授还指出,张文显教授长期关心西南政法大学的发展,还对学校学科建设给予了重要支持,希望师生深入研读其著作,从中把握中国法学发展的时代脉络。

付子堂教授对张文显教授对西政、西政法理学和他本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张文显教授既是中国当代法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一直站在中国法理学研究的最前沿,他所提出的权利本位论以及对众多法律基本概念的解释,勾勒了今天我国法理学的基本知识框架。他表示,张文显教授的新著深度结合了理论和实践,深入浅出、立意深远,通过阅读这些著作,读者可以看到张文显教授对法理的不懈探索,对法治、人权、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提炼和深化。付子堂教授认为,阅读张文显教授的著作不能仅限于某一本书,而是要在体系中理解把握其著作的深意。

周尚君教授从西方与中国、古代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三个联通”维度深入解读张文显教授的学术贡献。他指出,张文显教授早期系统引介西方法哲学,启蒙一代法学人;随后转向中国问题,推动法学本土化;近年则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法理,构建中国特色法治理论。张文显教授直接参与司法实践以及参与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制度的起草论证的经历,大力推动了理论与现实深度融合。他表示,张文显教授的学术人生是中国法理学从接轨西方走向自主建构的缩影,希望青年学者以张文显教授为榜样,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推动中国法学的发展,为人类法治文明贡献智慧。 

胡兴建教授谈到,张文显教授始终秉持“爱智慧”的学者本色,先梳理西方法学,后紧跟新时代法治实践,笔耕不辍。他认为,法学界需以张文显教授为榜样,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阐释中国制度道路。同时,他也希望此次读书会成为学界探索新起点,推动法学知识得到深化和拓展。 

张瑞副教授谈到,张文显教授五卷本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责任制、监察法等法治领域重大变革,堪称其深入实务的田野调查报告,能帮助读者明晰改革逻辑与自身定位。著作引用详实、博采中西,为学术研究提供范本,希望师生们学习张文显教授勤奋治学精神,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力。

陆幸福教授谈到,张文显教授的权利本位论推动了我国法学观念的进步,没有权利本位论就难以有后来众多法律变革。他表示,张文显教授的五部新著主要围绕法理与法治展开,成功地将法学理论内化在中国特色法治理论之中。他认为,阅读张文显教授的著作需读懂其背后实践逻辑,不能仅限于表面文字。 

林维教授总结发言中表示,希望师生们加强阅读,悉心领会学术思想精髓。

本次读书会是“书香西政读书会“第七十七期,读书会在积极活跃的交流互动中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