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贡献更多西政力量

西政网讯    (记者  魏渝健)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8日上午就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事关事业兴旺发达、事关人民美好生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更加安全、社会更加有序、治理更加有效、人民更加满意上持续用力,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西政全体师生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讲话。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平安中国建设的研究阐释,矢志不渝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贡献更多西政力量。

党委书记  樊伟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西南政法大学必须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西政抓落实”。西政作为培育国家安全战略急需人才和输出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国家安全学学科不仅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投身于国家安全战略的大局的必然选择,更是学校学术积淀和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充分认识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紧迫性,深刻把握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特殊性,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中注重发挥新型政法学科集群优势并优先培养高层次人才,在服务国家安全重大战略决策中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着力发挥学校在国家安全领域的特色优势和科教、智库作用,切实推进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贡献更多西政力量。

党委副书记、校长  林维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贯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全局性、战略性意义,明确部署了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根本保证,为我们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为学校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西南政法大学作为我国法学教育重镇,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学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持续打造新型政法学科集群。认真研究阐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围绕平安中国建设的关键范畴集中优势力量组建科研平台,确保科研目标与国家需求精准对接,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科研体制机制、人事人才制度、内部治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为新时代新征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做出西政贡献。

副校长  周尚君教授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政法工作作出指示时首次提出“平安中国”概念,并把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确立为政法工作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平安中国”概念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基因和大众心理基础,是对传统的“天下太平”理想的现代表达,是对亘古不变的国泰民安期盼的理论表达。学校要深化阐释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尤其是对新的安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涉外国家安全体系,以及社会安全的整体防控、信访工作法制化、新型犯罪研究等各个方面深化研究,真正解决涉及国家安全的实际问题。

党委常委、副校长  胡尔贵教授

中央政治局十九次集体学习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遵循,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国家安全学科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理论基础的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这个学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全力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和培养国家安全急需专业人才。我校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定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争创“一流学科”为导向,瞄准国家需求,突出学科建设重点,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贡献西政力量。一是要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阐释研究,积极参与中国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确保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二是要着眼国家安全现实需求,坚持理论研究与智库研究并重,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国家安全专业人才;三是要充分发挥国家安全学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安全教育,为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做出更大贡献。

科研处处长  张震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对于确保事业兴旺发达、保障人民美好生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为新时代新征程平安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让我深受鼓舞,倍感使命在肩。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发挥着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坚定法治自信,强化使命担当,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为充分发挥法治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中的积极作用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角度,科研处要组织好全校师生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转化为强大的科研动力,并持续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法治保障孵化出“西部领先、全国进位、西政辨识度”的高水平标志性成果,打造国家安全+法学的西政标签。

团委书记  郑志峰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遵循,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学校思政类社团“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是全国首个国家安全宣讲团,入选由司法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普法办联合组建的全国首批大学生法治宣讲团。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社团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依托以“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为代表的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生法治宣讲团矩阵的26个宣讲团,引领带动全校71个学生社团,深入学习宣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使学生社团成为强化思想引领的坚强阵地、凝聚青年学生的桥梁纽带、传播科学理论的青春力量。

法学院院长  张吉喜教授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8日上午就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我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成功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倍感自豪;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遵循、重要任务和根本保证等重要论断,深表认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法治”是关键词之一。作为法学教学科研工作者,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言献策;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行政法学院院长  喻少如教授

2025年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首先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学院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底!要按照“干”“快”“好”要求,持续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打造新型政法学科集群,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和现代化新重庆贡献更多更大智慧。

国家安全学院院长  马方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讲话,为学院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也深刻感受到国家安全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与责任担当。国家安全学院会将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智库建设、学科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加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保持对学科专业的信心、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决心、继续建好学科专业的恒心,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把握平安中国建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开展有组织的教学科研;以重大成果为导向,切实抓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不断总结推广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的经验做法,持续打造具有政法特色、全国影响力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品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西政力量”。

国际法学院副院长  梅傲教授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的重要讲话精神后,我深刻体会到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时代意义与法治使命。这次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同谋划、一体部署、相互促进”的要求,而国际法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未来,要进一步推动国际法与国家安全的交叉融合,理论研究中以提升国际规则话语权、跨境合作研究服务于国家战略;法学教育中培养一批既懂国际规则又具国家安全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为平安中国建设添砖加瓦。身为法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重任。未来必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纲领,将国家安全观贯穿于科研、教学全过程,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法治力量。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类延村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是平安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这不仅为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更为开展公共安全工作提供了遵循。在日常学习和研究工作中,我们将矢志不渝贯彻此种要求,不断探究公共安全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数字化运用策略,特别是要聚焦超大城市治理场域,健全安全风险体征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估模型,推动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可感、可知、可控,致力于实现城市安全风险的全天候监测和智能化处置,为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贡献智慧和力量。

民商法学院  赵吟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阐述了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全局性、战略性意义,明确部署了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根本保证,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首先,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塑了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坐标系,实现了法治理念从“秩序维护”向“价值整合”的跃升;其次,平安中国建设的法治路径彰显了“系统思维”的方法论优势,超越了单一领域立法的惯性思维,注重不同法律规范的功能互补与价值衔接;再者,法治实施机制创新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支点,构建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安全治理共同体。作为一名法学教育工作者,我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探索以实践为导向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路径,立足自身研究领域找准深化“平安中国”法理阐释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以高质量教育教学成果服务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

经济法学院  黄茂钦教授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适应形势任务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进行以“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为主题的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这对我们明确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如何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指明了方向。作为从事经济法学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我深切体会到我的工作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开展。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科研中,通过参与课程建设、探索教学改革、拓展研究空间、积累科研成果等方面积极践行本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精神,为“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西政篇章”做出自己的贡献。

法学院  陈伟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高屋建瓴地对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提出了具体部署与安排。经过深入细致地学习,尤其是对其中提及的“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方面工作”的内容深有感触。公共安全治理体系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如何进行治理理念与实践模式的转型是其关键,“事前预防转型”作为路径迈进的科学方向,需要围绕此进行宏观架构与微观创设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作为法学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围绕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努力提出有价值的智库建议和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努力为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行政法学院  林孝文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中学习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事关事业兴旺发达、事关人民美好生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作为一名法学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法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教学科研之中,要始终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大力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为培育法治人才、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不懈努力。

人工智能法学院  曾令健教授

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这对我校及我院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以人工智能法学、科技法学的教学与科研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科研单位,我院在以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将会更加全面地贯彻和落实会议精神,强调“学以致用”,尤其是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相关领域做出来贡献。对于具体从事法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而言,“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也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是开展教学和科研的重点,其他的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领域也是以后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诸如数据安全、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基层纠纷预防与治理等等。正是通过对诸多领域开展多层次的研究与教学,最终助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刑事侦查学院  陈如超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当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是平安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加强网络安全工作。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网络时代,但网络犯罪的安全威胁和安全斗争日益突出,例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跨境网络赌博犯罪、涉虚拟货币犯罪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而网络犯罪治理是保障与深化网络安全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网络犯罪治理与网络安全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统筹好网络安全和网络发展的关系,深化网络犯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动网络犯罪的治理模式由被动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着力化解网络领域的重大犯罪风险,为平安中国建设筑牢网络根基。

国家安全学院  肖军教授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深有体会。首先,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建设需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其次,强调了人民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最后,安排了建设的具体任务,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前提下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作为国家安全学院的一名教师,我将在深入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及其与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关系基础上,主动将其贯穿到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当中,不断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教研成果,并在学科建设以及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战略型国家安全人才等方面做出应有贡献。

国家安全学院  刘莹教授

通过学习会议精神,我深刻认识到建设平安中国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凝聚全国上下之力,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工作,共同筑牢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高校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育学生国家安全素养的重要责任。为此,我将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自觉意识。同时,我们应以高校为辐射点,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携手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国家安全学院  涂勇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平安中国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平安中国建设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不难发现,平安中国建设是一项全民都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政府的“独角戏”。西南政法大学作为一所政法类高校,在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过程中,应当携手更多兄弟院校一起,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把平安中国建设落到实处。作为高校教师,也应当具有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充分认识到当前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不断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于中国发展的宏伟目标,以协同思维凝聚合力,共同筑牢社会安全防线。

经济学院  李树教授

通过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深受启发、鼓舞与感动。经济安全建设必须加强粮食、能源、金融、网络、科技、高等教育等这些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关键领域的建设。通过这些方面建设,统筹资金投入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要素保障和市场条件,构建起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就是要承接国家经济安全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培养更多更好的经济安全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我校国家安全学——经济安全学科方向更应抓住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开拓进取,努力有为;作为经济安全学科方向的教师一定要不辱教育使命,奋发进取,实干有为,为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经济安全学科方向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国家安全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杜心怡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始终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感受为标尺、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是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社会安定有序、国家治理高效与否的试金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实现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锚定根本方向。作为西政学子,要积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研习相关理论知识,以实际行动为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法学院刑法学2023级博士研究生  严雨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遵循,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平安是发展之基,也是民之所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平安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在引领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论创新,为建设平安中国提供了思想进路。作为政法院校的学生,我们应立足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推进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生物安全等重要领域立法,以提升国家安全工作法治化水平;应积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应积极完善涉外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对涉外法律风险、社会安全风险的评估能力,为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