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刑事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重要成果!《新时代刑事检察学》出版!

834a647baff02a89217ad8522b6c7a63.jpg

《新时代刑事检察学》(共2卷)

西政网讯 (记者 谭玉娇)近日,由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80级校友、重庆市法学会副会长贺恒扬主编,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新时代刑事检察学》(共2卷)正式出版。

主编简介

640.jpg

贺恒扬

贺恒扬,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首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发表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重庆市法学会副会长。曾任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与学校共建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是学校最早设立的省部级科研平台之一。2019年,该基地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研究基地”称号。2023年5月,学校与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签署合作协议,全面深化检校合作,共建刑事检察研究中心。同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作出批复,同意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刑事检察专业委员会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合署办公,联合推进刑事检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协作。自成立以来,中心就秉持“刑事一体化”理念,形成“刑事一体化”发展优势,在促进检校合作、开展理论研究、就业指导、人员互派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实效。此外,中心还通过举办各类培训讲座,以及针对疑难案件开展专家论证会等方式积极推进全面社会服务,彰显了西政作为重点政法院校的责任与担当。

《新时代刑事检察学》简介

《新时代刑事检察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聚焦新时代刑事检察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深入探讨当下刑事检察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助力推动刑事检察工作向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迈进。

《新时代刑事检察学》分两卷对刑事检察理论和实务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一卷侧重于刑事检察理论研究,分“总论”“职权论”“发展论”三编十三章,包括刑事检察学的性质、刑事检察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逻辑、刑事检察的机构设置、检察官客观义务等基础理论,检察侦查权、强制措施权、公诉权、刑事诉讼监督权等职权构造等内容,并对刑事检察理念、体系、机制以及刑事检察管理模式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议。第二卷侧重于刑事检察实务研究,分九章,包括轻罪、重罪、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等主要犯罪类型疑难复杂问题,检察侦查、未成年人检察、刑罚变更执行监督等重点问题。

目录

《新时代刑事检察学》第一卷

第一编 总  论

第一章 新时代刑事检察学概述第二章 刑事检察制度的历史沿革第三章 新时代的刑事检察制度及其发展逻辑第四章 刑事检察的机构设置第五章 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与法定职责

第二编 职权论

第六章 侦查权第七章 强制措施权第八章 公诉权第九章 刑事诉讼监督权第十章 特别程序的发动权与监督权

第三编 发展论

第十一章 刑事检察理念和体系第十二章 刑事检察机制第十三章 刑事检察管理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新时代刑事检察学》第二卷

第一章  新时代刑事检察工作概述第二章  新时代轻罪刑事检察第三章  新时代重罪刑事检察第四章  新时代经济犯罪检察

第五章  新时代职务犯罪检察第六章  新时代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第七章  新时代检察侦查

第八章  新时代刑罚变更执行检察

第九章  新时代刑事冤假错案的监督纠正

后 记

书评

9月9日,《检察日报》刊登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级教授陈卫东为《新时代刑事检察学》撰写的书评。陈卫东从学术高度与实践维度对著作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度解读与专业评析。现节选如下。


12.png

构建中国刑事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领域都有相关的民事检察学、行政检察学、公益诉讼检察学著作,但专门以“刑事检察学”命名的著作几乎没有。由重庆市法学会副会长贺恒扬主编、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新时代刑事检察学》,是构建刑事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初步的、有益的尝试。

13.png

《新时代刑事检察学》是检校合作的标志性、代表性研究成果,也是法学专家与检察精英智慧碰撞的结晶。西南政法大学被誉为我国法学教育的“西南高地”“黄埔军校”,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是最高检设立的刑事检察研究基地。该中心既有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也有重庆市三级检察机关的调研骨干。近年来,该中心认真落实应勇检察长提出的“持续深化检校共建"要求,致力于刑事检察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合作,在刑事检察制度、刑事检察实践、刑事检察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5年,适逢西南政法大学建校75周年。该书的出版既是对西南政法大学75周年华诞的献礼,也标志着重庆检校合作迈入新阶段。该书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既可以用作刑事检察培训的教材,又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法学研究生参阅教材。

我们相信,随着重庆市检察机关与西南政法大学“检校共建”的持续深入,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必将茁壮成长、硕果累累,成为推动我国刑事检察理论研究和刑事检察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打造更多体现“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检校合作成果,在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构建中国刑事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确保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上取得更大成效。

(作者陈卫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律师业务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