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 西政在行动

西政网讯 (作者 程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在第二十六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暨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年会上指出,创新发展中国检察学理论,归根结底是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

2025年5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到西南政法大学调研时指出,要加强中国检察学研究,助力推进检察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与检察机关合力推动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充分发挥学校刑事检察研究中心作用,汇聚学科、人才优势,推出更多有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西南政法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始终坚持回应国家急需,开展彰显政法特色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在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上,学校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形成务实高效、相融互促的检校合作体系,通过把检察工作生动实践全面融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构建中国法学、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深化高质效检校合作,为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汇聚智慧

16项最高检研究课题集中开题

会议现场

9月26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2025年度研究课题集中开题会在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顺利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郭立新、法律政策研究室一级高级检察官吴孟栓、政治部宣传教育培训部部长白兵利,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梁经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主编徐鹤喃,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宗智,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左卫民等到会指导。60余位来自重庆以及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的实务界领导以及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刑事法杂志》主编郭立新致辞

国家检察官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主编徐鹤喃致辞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燕致辞

与会专家指出,检察理论研究是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和支撑,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应用理论和检察理论两项课题,正是为了广泛凝聚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智慧,共同研究破解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检察工作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希望各课题组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检察工作大局;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实践应用价值;弘扬严谨学风,确保研究质量过硬;加强检校协同,凝聚研究合力;注重成果转化,赋能检察发展,确保课题研究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更能在此过程中培养人才、锻炼队伍,为检察事业和法学研究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640 (9).jpg

第一专题会场

640 (10).jpg

第二专题会场

640 (11).jpg

第三专题会场

此次开题共涉及16个课题组,分为“新型犯罪刑事检察问题” “民事、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问题” “涉外检察和刑事检察司法适用问题”三个专题分别开题。

微信图片_20250928193305.jpg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总结发言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表示,学校组织本次集中开题会是学校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在西南政法大学调研时的指示,持续深化检校合作、推进有组织科研、积极服务国家法治建设实践的集中体现。希望各课题组能够对照专家提出的要求,将课题写作落实到未来的检察学科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检察学学科建设,为推进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西政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928193309.jpg

大会合影

据悉,我校共获立最高人民检察院2025年度研究课题16项,其中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12项、检察理论研究课题4项,是立项数量最多的两所高校之一。此次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课题开题会的举办,既是对学校在检察学研究中积累的学科优势与实践贡献的肯定,更是对学校未来深化检察理论与实务融合研究的鞭策。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抓手,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与人才优势,全力支持校内各课题组做好课题研究,深化与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庆以及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的合作,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检察智慧”与“学术力量”。

贡献力量

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成果发布

微信图片_20250928193312.jpg

会议现场

9月26日下午,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重要成果发布会在渝北校区举行。《新时代刑事检察学》一书的发布是刑事检察学科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助推中国特色检察理论体系发展、构建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一次生动实践。

贺恒扬副会长介绍新书编撰情况

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刑事检察专业委员会主任、重庆市法学会副会长、《新时代刑事检察学》主编贺恒扬指出,《新时代刑事检察学》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部署的积极实践。我们将以本书出版为契机,深化检校合作,建立“理论研究-实务反馈-成果更新”的长效机制。

贺恒扬主编与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共同为新书揭幕

由西南政法大学与重庆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开设的《检察学实务前沿》课程也同时启动。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怀勇对《检察学实务前沿》课程准备进行了介绍,并与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梁经顺共同启动《检察学实务前沿》课程。

王怀勇副校长与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梁经顺共同启动《检察学实务前沿》课程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时侠联指出,《新时代刑事检察学》的出版发行,为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理论动力。《检察学实务前沿》课程是学科建设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路径。重庆市检察机关将积极助推检察学学科建设,推动检校合作迭代升级,深化“双向挂职”“法学名师进检察”“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等机制,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时侠联讲话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指出,《新时代刑事检察学》精准回应了司法实践的迫切需求,也是学校检察学作为新兴二级学科发展的坚实一步。在课程建设上,西南政法大学与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正积极推动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共建《检察学实务前沿课程》,第一讲将由时侠联检察长于10月开讲。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加强检校合作,依托刑事检察研究中心,打造“检校人才双向互通-理论实践双向互评”的长效合作平台,培养更多兼具理论素养与实务能力的法治人才。

深入探索

检察学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开展论证

会议现场

同日下午,检察学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专家论证会接续举行,标志着西南政法大学在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学学科体系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宣传教育培训部部长白兵利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论证会的成功举办,是学校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法学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的关键举措,为检察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将进一步推动法学教育与检察理论研究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

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宣传教育培训部部长白兵利致辞

会上,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吉喜详细汇报了学校检察学学科筹建情况。

微信图片_20250928193338.jpg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吉喜教授汇报检察学二级学科筹建情况

由四川大学法学院龙宗智教授、四川大学法学院左卫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冀祥德教授、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徐鹤喃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孙远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郭烁教授、郑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嘉军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对检察学二级学科论证方案进行了充分评议,一致认为,在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推进、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关键阶段,独立设置检察学二级学科具有迫切的战略必要性与坚实的实践可行性。西南政法大学作为国内检察学研究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学科积淀、雄厚的师资团队和完善的科研平台,已具备设置该学科的全方位条件。专家组一致同意西南政法大学设置检察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专家组组长龙宗智教授主持专家论证环节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在表态发言中强调,学校将坚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吸纳专家意见,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司法价值追求,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完善“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加快编写特色教材,加强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数字检察、公益诉讼等前沿研究,为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法治人才贡献西政力量。

大会合影

西南政法大学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指引,深化检校合作,强化学科特色,不断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贡献西政智慧与西政力量,为新时代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人才支撑与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