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大课堂丨这堂音乐思政课,叩动青春心弦

西政网讯 (记者 谭玉娇 李梦霞)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七十六载峥嵘岁月,砥砺前行

七十六年春华秋实,再谱华章

在第76个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西南政法大学举办“青春大课堂”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学子深刻感悟家国情怀,在艺术的熏陶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在每一段旋律中读懂中国、拥抱时代、坚定理想,在新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鼓点与心同频

以乐为媒传思政

“咚——锵!咚隆隆锵——”,随着阵阵激昂的鼓声,一堂“音乐大思政课”正式拉开序幕!9月25日,重庆市打击乐艺术团走进西政,与西南政法大学小河锣鼓非遗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西南政法大学合唱团一起,为师生们带来一场以艺术为载体,融思政于美育的青春大课堂·音乐大思政课——“鼓动新征程”打击乐专场音乐会。


青春大课堂·音乐大思政课现场

音乐会在渝北校区笃行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举办,由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共青团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重庆市打击乐协会、重庆市渝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协办。


青春大课堂·音乐大思政课节目单

音乐会分为序章、上篇:青春·传承、中篇:家国·情怀、下篇:时代·梦想以及终章等五个篇章,从个人情感到集体精神,从文化传承到时代担当,全面展现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生动实践。

用音乐激发思政课直抵人心的感染力,让旋律中的故事“声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欧阳锐璇、行政法学院团委书记郝璟洋,联合重庆市打击乐艺术团团长黄译瓜共同主讲这堂音乐大思政课。全校四百名师生代表共赴这场视听盛宴。

主讲人们以“音乐+思政”的形式讲述“小河锣鼓的非遗传承”、“《茉莉花》背后的文化自信”、“《游击队之歌》的红色记忆”等动人故事,将家国情怀巧妙地融入五个篇章中。这堂“动”起来的音乐思政课,让师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艺术魅力、汲取精神力量,实现 “理论课堂”与“艺术现场”的双向奔赴。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欧阳锐璇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锣和鼓,但你知道小河锣鼓吗?它其实是重庆市渝北区特有的民间吹打乐形式,起源于明末清初······”欧阳锐璇教授将小河锣鼓的非遗历史娓娓道来。话音刚落,激昂的鼓点便将师生们的思绪从历史的耳畔拉回到沸腾的眼前。


《欢庆锣鼓》演奏现场

这首《欢庆锣鼓》由小河锣鼓非遗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的青年学子与重庆市打击乐艺术团携手带来。他们用年轻的手掌叩响锣鼓,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点燃全场气氛,生动诠释了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焕发的崭新生命力。


《青春舞曲》演奏现场


《茉莉花》演奏现场

随后,舞台响起由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民歌改编而来的《青春舞曲》,欢快的旋律配上画面中新疆舞者的灵动舞姿,展现出各族青年同心筑梦的团结图景;演奏者们用多种曲风演绎《茉莉花》,让经典民谣绽放时代光彩,在音符起落间传递出坚定的文化自信。


行政法学院团委书记郝璟洋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


《游击队歌》演奏现场

“接下来这首歌,藏着‘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乐观与智慧和‘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的坚守与担当,更是全民族在危亡时刻拧成一股绳的凝聚力。”通过行政法学院团委书记郝璟洋的细致讲述,与重庆市打击乐乐团和西南政法大学合唱团的现场演绎,同学们在《游击队歌》中,深刻感受到抗战岁月的坚韧精神与时代担当。

《雪域高原》演奏现场

《万物当鼓》演奏现场

《热情的夏夜》演奏后的互动环节

从手碟空灵演绎《雪域高原》时对家国山河的深情凝望,到《万物当鼓》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拼搏活力,再到《热情的夏夜》传递的热情与生命力。在音乐的演奏、欣赏与互动中,进行着一堂跨越时空、融合艺术与信仰的“音乐大思政课”。

《扬帆远航》演奏现场

《今夜感受我的爱》演奏现场

从《扬帆远航》如破浪般坚定向前的节奏,到《今夜感受我的爱》中对家园的热爱和对使命的坚守。整场音乐大思政课以打击乐为媒,将青春传承、家国情怀与时代梦想层层推进。

青春大课堂·音乐大思政课现场

主讲人们追溯这些经典旋律的文化源流,讲述其中蕴含的团结与奋进意蕴,演奏者们则用生动的演绎赋予了经典全新的生命力,让音符传递着历史的厚重,更跃动着时代的气息。

合唱团指挥老师范杰带领师生们齐唱

《我爱你,中国》

师生们齐唱《我爱你,中国》

活动尾声,在西南政法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美育教研室主任范杰指挥下,全体师生齐唱《我爱你,中国》,用歌声汇成“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这堂“声”入人心的音乐大思政课画下深情而有力的句号。

音乐里藏着动人的家国情怀

让我们来一起听听

创作团队和同学们的真切感受吧!

我们很想通过这样的一次演绎,将大家并不熟悉的打击乐和耳熟能详的歌曲结合起来,让同学们能更好地融入。今天两位老师的讲解非常生动、全面,更深度挖掘出了许多在单一演奏中难以传递的细节与内涵。这种“音乐+思政”的形式,能让同学们在领略音乐魅力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作品背后的时代精神与文化自信,实现艺术享受与思想启迪的双重收获。

——黄译瓜

重庆市打击乐艺术团团长

这是小河锣鼓非遗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第一次登上校级音乐会的舞台,并且是和重庆市打击乐艺术团一起合作,把现代音乐和非遗文化结合起来,我觉得是一次特别难得的经历。真心希望以后大家能多多关注打击乐,也多多支持小河锣鼓非遗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

——秦瑜含

小河锣鼓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成员

行政法学院本科2024级

人生中第一次体验这样的音乐会,感觉太棒了,特别开心!整场演出都充满了激情和爱,老师深入的讲解更是画龙点睛,让我读懂了音符背后的故事。当大家一起举起荧光棒跟随旋律挥舞时,我深刻感受到了那种青春的共鸣与集体的温度,心里暖暖的。

——郑婷婷

民商法学院硕士研究生2025级

歌声与心共振

以声为号聚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群山逶迤,两江回环”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9月25日,歌声嘹亮·青春担当——西南政法大学“青春大课堂”之2025年新生歌会在北苑操场激情唱响。二十一个连队,共计4000余名新生阵容严整,精神抖擞,以嘹亮歌声共同唱响对学校、对祖国的生动告白。歌声或轻缓如溪,或激昂似浪,汇聚成西政学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情礼赞。

五连演唱歌曲 《祖国不会忘记》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同学们以嘹亮的歌声唱出青春的无悔誓言。一旁的五星红旗随风摆动,见证着这庄严的时刻。同学们将五条丝带紧紧连成红心,宛如一次对祖国母亲的虔诚献礼,诉说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十五连演唱歌曲《打靶归来》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同学们用整齐划一的动作,铿锵有力的节奏,将《打靶归来》的热血豪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歌声嘹亮,传递青春的朝气与坚毅。鼓槌落下,叩击西政学子的使命担当。

十六连队演唱《强军战歌》

当《强军战歌》铿锵有力的歌声散去,悠扬的彝语小调渐起,“玉盘、玉盘……”一柔一刚,一张一弛的旋律响起,同学们舞动手臂,共同唱出同一个主题——脚下故土的柔情与对万里山河的豪情从来就是一体的,故乡是心中最柔软的归宿,而保卫祖国则是肩上最光荣的使命。

歌声 不仅回荡在操场

更激荡在每一位学子的心中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怎么说吧~

这次新生歌会很有意义,我们在集体排练中,相互了解、拉近距离。在齐唱校歌时,作为新生真切感受到了西政的历史底蕴和精神风貌,对学校发自内心产生了深深的情感,将小我与学校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我也意识到我们新一代必将努力增长才干,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实现人生理想,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黄博鸣

行政法学院本科生2025级

当提出让我来吟唱这段彝语小调时,我是有些迷茫的。因为从未接触过民族唱法,加之只有不到一天的练习时间,对我来讲压力不小,很高兴在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不错效果。我认为彝族有他们独特的文化,所以在学习时不断地品读,如歌词所说:人活就一世,人老不能复颜,希望我可以珍惜时光,在西政度过有意义的四年。

——彭雨婷

人工智能法学院本科生2025级

新生歌会真是太燃了!当《黑猫警长》熟悉的旋律与校歌庄严的音符响起,我心中涌起别样的感动。前者是童年对正义的初识,后者是对法治信仰的宣誓。从“眼睛瞪得像铜铃”的活泼,到“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深刻,仿佛完成了从少年到西政刑侦人的成长仪式。歌声虽稚嫩,但捍卫公平正义的理想已深深扎根。未来四年,一起加油!

——许湉可

刑事侦查学院本科生2025 级

鼓点激昂,歌声嘹亮

这是青春对祖国的深情告白

新时代新征程上

西政学子必将砥砺前行

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

为民族复兴勇担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