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之声!共话数字经济法治保障新篇章!

西政网讯  (记者  程依)2月22日,由南开大学主办的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会在天津顺利召开。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年会主席团成员林维教授率商学院、经济学院教师团队参加会议,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议数字经济前沿趋势,共话平台经济法制保障,携手学术界与产业界一起探索数字经济未来发展。

2月22日上午,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盛斌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天津市委常委、河西区委书记王旭、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中国社会科学大学教授、年会主席团主席江小涓教授分别发表了致辞和主旨演讲。

林维校长在下午的主旨议程环节发表了《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平台经济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其高质量发展亟需构建多维度的法治框架。他强调应明确大型平台的数据与流量等基础设施属性,界定其公共性,推动设施建设与合理开放;同时,激励平台从封闭生态转向开放互联,倡导数据共享以促进高质量发展。针对技术创新,需构建风险容忍机制,鼓励技术驱动型增量发展模式,避免内卷竞争。此外,应完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制度框架,确保数据要素流通,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在权益保护方面,需健全消费者、劳动者及中小商家的权益保障体系,规制平台规则制定,实现多方共赢的治理结构,推动平台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教授作主旨演讲

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研究型院校,西南政法大学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各学科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平台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法律保障

中国平台经济市场规模近年来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平台经济体之一。当前,平台经济已渗透至电商、生活服务、交通出行、在线教育、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形成“巨头主导+新兴挑战”的竞争格局。竞争焦点集中于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和资本运作,但也存在“流量至上”“低价内卷”等无序竞争现象。

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法治保障体系也在逐步完善。目前,我国在法治顶层设计、法治监管、数据治理、市场竞争、国际规则等参与方面均取得明显进展,但由于平台经济不同于传统工业经济,在既有法治保障体系下仍然存在着短板不足,例如:数据隐私与个人信息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算法权力滥用等问题。这些尚未解决的法律问题可能成为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掣肘之处,亟待法治保障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和迭代。

数字经济时代中的西政行动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学科建设与数字经济融合新路径。学校2020年设立数字经济实验班,2022年数字经济专业开始招生。数字经济专业强调“经济与新技术”融合,坚持“学科交叉、特色创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思路,开设人工智能经济学、数字经济博弈理论、数智经济创新工坊等系列课程,组织编著《数字经济学》《人工智能经济学》等新文科教材,积极筹备建设“区域金融安全数智化监测与法治化治理”交叉学科实验室等。

学校与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等企业开展广泛的教学科研合作,为全国数字经济教育发展联盟理事单位。为提升重庆市高校文科类学生数字经济素养,2022-2024年连续三年成功承办重庆市大学生“大数据+”新文科应用创新大赛。研究团队发表数字经济发展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各类研究课题2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科研团队围绕重庆市“416”科技创新布局,聚焦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人工智能等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围绕平台经济法治主题,学校成立“数字经济的竞争法治保障创新研究团队”,团队开设了《科技法》《网络交易法律实务》等课程,团队成员发表平台经济法治发展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各类研究课题60余项,承担了“互联网经济的法治保障研究”“数字经济时代竞争政策定位与反垄断问题研究数字经济时代竞争政策定位与反垄断问题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研究团队围绕重庆市数字经济重大战略,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法治、数字政府等议题深入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多项研究成果受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批示。

未来拟在平台经济体系化监管领域展开系统性研究,定期发布平台经济法治保障白皮书、研究发布平台经济法治保障评估指标、出版平台经济法治保障系列文库,为国家、重庆平台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智,为我国和现代化新重庆平台经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