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西政人丨王楷嵘:从辍学边缘被拉回来的少年,志在峰巅!

  unpub_1abd544aaf8a4e449efb9573a763cf1e.jpg

王楷嵘 国际法学院涉外法治拔尖班

从辍学边缘被拉回来的少年

志在峰巅!

西政网讯(记者 谭玉娇)“学习不是我唯一的出路,但是我最好的出路。”这句话大家并不陌生,但我却用了一段坎坷的经历、四年跌撞的时光、无数苦涩的泪与汗来醒悟它。

起点:迷雾中的困厄

2021年,我需要解决的不只有中考的难题,还有生活的困境。家里五口人,爷爷奶奶年迈体弱,我与哥哥尚在求学,全家生计全靠父亲那间小小的面馆支撑。为了减轻家庭压力,除了放学后帮助父亲一同打理面馆,我每天还需要通过代练游戏赚取学费。

静坐下来学习成了一种奢侈,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未能进入理想的高中。心想读书无望,还是先赚钱帮助家里撑过难关为好,我彻底将学业搁置,一心投入赚钱,熬夜、通宵成为了常态。

路途:星光下的坎坷

高中报到当天,班主任注意到在班会课昏睡的我,问明原因后,将我的家庭情况纳入了重点关心领域。不久,学校为我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并争取了社会资助,解决了我在学费和生活费方面的困扰。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我决心摆脱原先消极的心态,重视起学业。

选科时,我遵从本心选择了文科,成绩却不尽如人意。高三,看着难以提高的成绩,我向班主任提出辍学,想要回家为父亲分担面馆的经营压力。班主任软硬兼施,百般方法,还是无法劝回我。回家冷静了几天,我醒悟读书才是自己最好的出路,却无颜回到学校。在我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班主任主动到家中与我交谈,将我接回了学校。

640 (1).jpg

王楷嵘在母校山东省莱西市第二中学同班主任和同学合照(左一为王楷嵘)

拨开迷雾,悔意转变为了磅礴的动力。一模时,我的成绩只有560分,数学甚至没有及格。身边充满了质疑的声音,但我仍想为自己奋力一搏。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我开始保优辅差,在正常复习其他科目后,将剩余的所有时间用于攻克数学,反复咀嚼错题,直到消化对应板块所有的知识。二模,我突破了600分,却不敢懈怠,泛酸的手腕、发麻的双腿、用尽的笔芯和堆砌的试卷成了生活的常态。一点一点减少的时间,一点一点上涨的分数,最终定格在我踏入考场的自信身影上。

抵达:晨曦中的暖色

颤抖按下查分键,“630”的总分、“111”的数学成绩打开新生活的大门。

我和哥哥励志的求学故事登上了热搜,受到了媒体的争相报道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助我收获了家教工作的机会。努力的学生,关怀的学生家长,特意准备的水果、奶茶……变化的一切都让我领悟“没有风雨怎见彩虹”这句话。

640 (2).jpg

王楷嵘与学生的聊天截图

面临专业的抉择,我脑海中的第一选项就是“法”,四年内收获的善意滋养了我的理想,我想要借助法律维护这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中欧中非贸易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出海与涉外法治光明的发展前景让西南政法大学的涉外法治拔尖班成为了我的第一志愿。

如愿收到录取通知,学校党委宣传部、国际法学院党委和我的辅导员老师立即与我取得了联系,青岛校友会的李旭修师兄、高新群师兄、张文彤师兄也到家中为我送上了礼物和祝福。三位师兄细致介绍了西政的法学底蕴和人文特色,并为我指引了未来的发展,用行动向我传递了和衷共济的西政精神。

640 (3).jpg

王楷嵘与父亲、师兄在五月花面馆门口合影

(右二为王楷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四年跌跌撞撞,感谢在绝望缝隙中向上攀爬的自己,感念这一路上收到的点滴温暖,让我能够重新拥抱生活、来到西政。未来,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展开自己的光明未来,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